学在IART|校园寻美绘心,从自然触感到艺术蜕变
撰稿:北外艺术留学 2024年12月11日 浏览 101 次2024年10月31日,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校园内出现了一群特殊的“寻宝者”身影。
他们手持画板与绘画工具,于校园各处往来穿梭,构成了一道别具一格的校园景观。这些同学来自北外国际商学院“商学+艺术”IART 艺术留学项目。在观察性绘画课堂的有序组织下,他们正在开展一场独特的绘画创作实践活动。
步轻移 校园寻纹启艺途
本次绘画课程设计独具匠心,紧密围绕校园自然元素展开,旨在引导学生深度挖掘校园实景中的艺术灵感,进而将其巧妙融入艺术创作之中。
课程伊始,教师特别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校园内广泛采集自然界中带有纹理的各类物品,包括形态丰富的树叶、纹理别具一格的树皮以及层叠斑驳的落叶等。
同学们对本次课程活动展现出了极为高涨的热情与积极性。在接到任务后,迅速响应并有序展开行动。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以严谨而专注的态度全身心投入到这场充满趣味与挑战的校园 “寻宝” 之旅中。
他们细致入微地探寻校园的每一寸土地,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蕴藏独特纹理的角落。有的同学小心翼翼地拾起一片落叶,认真观察其脉络纹理、反复揣摩。
有的同学则环绕在树干周围,用双手轻轻触摸着粗糙且充满岁月痕迹的树皮,用心感受着其独有的质感与力量,力求采集到最为丰富且具代表性的自然素材,为后续的绘画创作夯实基。
一方面,观察和描摹校园植被的举措旨在鼓励同学们突破传统课堂的空间束缚,亲身融入大自然,以细腻的感知触摸自然的神奇与美妙,从而为艺术创作源源不断地注入灵感活力。而同学们积极的探索精神亦充分彰显了IART学子对艺术追求的执着与探索精神。
意专注 自然纹理入画笺
在顺利完成采集任务后,同学们有序返回教室,开启了课程的下一个重要环节 —— 画笔拓印。此环节对同学们的耐心与技巧均提出了较高要求。
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同学们相互交流、分享创意,教室里不时传来热烈的讨论声和欢快的笑声。大家不仅学到了观察性绘画的技巧,更培养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和敏锐的观察力。
此次观察性绘画课程的成功开展,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艺术创作体验,更让他们在亲近自然、感知自然的过程中,深刻领悟到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同学们通过亲手采集、用心观察、精心拓印,将自然之美融入到绘画创作中,展现出了IART学子敏锐的艺术感知力与扎实的实践能力。
这一课程活动也为校园文化建设增添了一抹亮色,激励着更多同学在多元化的学习探索中,挖掘自身潜能,追求全面发展,为校园营造出更加浓厚的艺术氛围与创新活力。
相信此类课程将持续助力北外IART学子在艺术与文化的交融中不断成长与进步,绽放出更加绚烂的青春光彩。
慧眼开 画启心灵绽艺华
观察性绘画对学生的帮助
观察性绘画不仅是一种艺术技能的培养,更是一种促进个人发展和自我认知的重要途径。它帮助学生在观察、表达和创造中找到自己的声音,从而在艺术和生活中实现更深层次的自我实现。
提高观察力和细节敏感度
观察性绘画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对象的细节,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观察力,还能增强对细节的敏感度。这种对细节的关注是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学习过程中集中注意力
在绘画过程中,学生需要集中注意力于对象上,通过观察和描绘不同的对象,他们可以学习到不同的色彩、形状和构图知识,从而提高审美能力。这种学习过程不仅涉及艺术技巧,还包括对美的感知和欣赏。
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挥
尽管观察性绘画基于现实,但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对观察到的对象进行艺术加工。这种创作自由度允许学生在忠实于现实的同时,也能表达个人的风格和视角。
表达个人想法和情感
绘画是一种表达个人情感和想法的方式,观察性绘画尤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通过艺术创作,学生可以探索和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是一种非常个人化和深刻的自我认知过程。
自我认知与真实表达
创作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包括他们的兴趣、价值观和个性。这种自我认知有助于他们在作品中更真实地表达自己,使作品不仅仅是对外在世界的再现,也是对内在世界的反映。
文字|张博雅、邓郁千
摄影|邓郁千
初审|张博雅
终审|蒋典